教师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 > 课改科研

观南山论道 道不尽知无涯

发布时间:2022/7/21发布者:罗洋洋访问次数:


“三新”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师们的各种教育压力,特别是教材——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每每想到这本书的教学,许多老师心里都七上八下。鉴于此情况,重庆市化学化工学会在南岸香林坊组织了第一期新教材培训,专门对这本书的教学做了各种形式的教学突破,而我们有幸参加。

15日:七月40度的阳光与热爱结构的我们

图1:李怀强老师发言

今天又是重庆连续40℃以上高温的一天,一走出门就满头大汗,按照9点—11点的集中报道时间,重庆市第十一中的八位老师早早的来到培训地点。上午11:30准时举行了开班仪式,李怀强老师介绍了本次培训的背景、意义和整体活动安排。

下午是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材主编李俊线上讲座,首先分析了教材的三个章节与整本书的关系,然后就三个章节一一详细展开。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梳理了学生的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一到高二的认知发展变化与要求,然后分析了教师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与该教材设计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教材的处理,否则会拔高难度。重点是分析本章教学内容结构的分析以及每节的设计,详细到课时安排、建议和经典课时案例的分享。第二章“分子机构与性质”章节的设计与第一章较为相似,但是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与前两章的设计差别较大,与原教材选修三相比删减变化较多,教学时应引起重视。

图2:休息时老师们的合影

通过今天下午的培训恰好解决了我看教材时的很多疑惑和问题,特别是同一知识点对教师和学生不同的理解程度的拿捏,如原子结构、晶胞等,由主编讲解后加深了对教材的设计意图的理解,相信在下半年的教学中更有方向性。

16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今天上午由重庆大学的法焕宝教授带着我们一起重走了一趟《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探索之旅,从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出发,进化到波尔理论、德布罗意的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波恩的统计解释,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三大特征,通过薛定谔方程的求解以及对薛定谔方程的解的解读理解了波函数与三个量子数,运用电子云形象的表示出波函数的平方在空间的分布,最后法教授讲授了多电子原子的电子分布和周期系。

图3:重庆大学法焕宝教授授课

下午是西南大学的何荣幸老师带领我们从化学竞赛的角度认识《配合物与晶体结构》,毕业后其实只要培训时看到曾经大学时期的老师来讲课心情都很激动,而何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让内容枯燥艰涩的学习增添了一份调味剂,直到下午六点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昨天的教材培训让我们感受到由于考虑到中学学生的能力受限,教材编写时多处都是直接给出结果,虽是如此,作为老师,我们也更希望自己是浩瀚的海洋,不管学生取一瓢饮还是沉浸式体验,我们都能泰然应对。学不可以已,学无止境,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老师,更应如此。

图4:西南大学何荣幸老师授课

17日:往青草更青处漫溯

对于教化学的老师来说,提到柴雅琴教授没有不知道的,今天上午有幸聆听到柴雅琴教授讲授《分子结构与分子间力》专题讲座,这部分内容对应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柴老师从共价键的发展历史出发,带领我们迈进路易斯共价键理论的快车,搭上价键理论的高铁,飞跃到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沉迷于杂化轨道理论,中间顺道捎上了分子间力。从八点半到十二点,整整三个半小时的时间,作为学生,我感受到柴老师的激情洋溢又娓娓道来,听得兴趣盎然;作为老师,我臣服于柴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举例形象贴切,教学严谨规范。

图5:西南大学柴雅琴老师授课

经过前面两天的培训,我们已经了解了教材的设计与三个章节板块的深度熟悉,所以下午安排了三位主城一线教师就三个章节分别分享优秀的教学设计实例。首先是来自巴蜀中学的郑军老师分享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课例,虽然他才教完四届学生,但能感受到他的年轻有为,教学设计有浓浓的新课标气息,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图6:重庆巴蜀中学郑军老师分享

紧接着是重庆八中的王宇轩老师分享了《分子结构与性质》的课例,王老师从一堂好课的思考和教学过程的尴尬提出主张思维教学,从而落实化学核心素养。三个小结分别以实力用问题引导课堂教学、锻炼学生思维,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磨练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表层思维跨越到深层思维,助力学生迎战高考。

图7:重庆八中王宇轩老师分享

最后是南开中学的贾龙贤老师分享的《配合物与晶体结构》,贾老师和我们一起解读这个模块对应的课程标准,详细的对比新旧教材的变化(删、增、变),就教学中的三个重难点逐个突破,分析一份《配合物》的优秀教学设计,最后还提出这部分的高三复习策略。

当学习着历史上的科学家们满腔热忱探寻自然的秘密的成果,当感受着眼前这群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用心用情的为化学教育注入生命源泉,我能干什么呢?不如先用行用力,向着新教育的青草更青处、更深处、更远处漫溯吧。

图8:重庆南开中学贾龙贤老师分享

18日:战吗?站啊,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本次培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化学高考试题分析,目前较稳定的大题题型是化工流程、化学实验、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和有机化学,今天四位老师分别选择了其中一个板块做定向分析。

图9:重庆巴蜀中学叶礼华老师分享

巴蜀中学叶礼华老师的分享主题是《化学工艺流程题复习思路和策略》,首先从新课标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化学流程题会成为高考的主流题型,通过2022年全国甲卷和乙卷的工艺流程题分析了这类高考题的高频考点,然后指出针对这些考点需要进行的深度的专题复习,其中以《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以碳酸氢钠溶液为例》和《如何掌握解决结晶问题的本质——结晶问题的来龙去脉》两个小专题为例详细的展示了专题中以低层知识开始,在情景化过程中层层推进,最后高视角的归纳总结。在专题设计中以小见大,令人震撼。

重庆一中的姜林老师分享的《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和实验能力培养策略》,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符合人生的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作为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教会学生“看山是山”的境界,但是要达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就一定会经过“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而后两个境界才需要教师的引导。姜林老师认为应该针对学生的痛点、难点在新课过程中就要巧花心思、下狠功夫“一对一”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容量瓶和滴定管的介绍巧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如果我们教学时也能如此用心,我想学生也会如此。

图10:重庆一中姜林老师分享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张文灿老师分享的《“三新视角下解析高考试题——化学反应原理模块》,首先分析了新课标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要求,对比了新旧教材中的变化,分析了2022年反应原理这部分的分值、占比和命题点,这个模块的难度较大,详细解析了近一年来全国卷、湖南卷、山东卷和重庆卷对应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化学反应与电能四个板块的高考真题,每道题后的小节与反思值得借鉴学习。

图11: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张文灿老师分享

重庆十八中的辜向红老师分享了《“三新”背景下有机高考分析》,首先精准分析了《有机化学基础》修订前后的对比,三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和教材变化,以近两年的有机高考题详细分析考点和教学策略。

图12:重庆十八中的辜向红老师分享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能明显感到试题难度的增加,这对我们教学的压力也就更大了,如何在相同的时间里“提高反应速率”并“增大目标产物的产率”这值得每个化学老师思考、研究、总结、实践。

“三新”教学改革背景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作为我们这群践行者,想要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善于吸收——做学习型、创新型教师,也要善于研究——做反思型、科研型教师。当然,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参加这次培训,时间短暂,但是带给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

(教师发展中心  杨丰瑜、冉仪枫/供稿  许刚强、刘志荣、罗洋洋/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