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 两学一做

树师德讲师风,育人才传真理

发布时间:2019/4/28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记党员教师苏道浪“黑洞之谜”讲座
    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内容:新时代教师应该做到政治方向坚定;爱国守法及优秀文化的传播;爱护学生和教书育人;言行举止高雅正直和公平诚信;学术规范和廉洁自律;最后是奉献社会的精神。高2021级党小组苏道浪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时刻将师德师风铭记心中、践于实践的优秀老师。为了在学生群体中传播优秀的科学文化,苏老师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准备,并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高2021级全体热爱科学的学生举办了一场关于“黑洞之谜”的主题讲座。
    4月24日晚上6:30分左右,文益堂中早已人头攒动,同学们怀着极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来到了苏老师的“文幼章大讲坛之黑洞之谜”。一场神秘与科学的交汇,一次未知与探索的碰撞,使得这场黑洞之旅生动盎然。
在探索之途中寻求真理
序幕在苏老师的一首自创的诗歌中徐徐展开。“浅浅的银河把牛郎和织女分离,在我的眼里,不只是七夕,你们永远在一起。”这是多么浪漫的艺术表达啊!而在科学的视角中,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很难想象,当我们仰望星空,牛郎和织女就在银河的两端,而实际却相隔如此遥远。短短几句话,道出的却是科学的伟大和奇迹。文学的天堂固然浪漫,但在未知的世界里更需要的是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行动。16光年不是小数,人类探求真理的脚步更是无穷无尽。
紧接着,苏老师引领我们走向了“黑洞”的旅途。
一段有趣的漫画,探明黑洞的本质。黑洞是什么?是比太阳大好几圈的,过了好几辈子的恒星爆炸形成的超行星,它脱掉了衣服,去掉了外壳,其核质量无穷大。黑洞怎么样?它用极大的质量扭曲了时空,产生了引力,连光也无法逃脱他的魔掌……这样诙谐而幽默的语言,引得台下的同学们频频发笑,但细细体味,阐释的却是最深刻的概念。
一场物理与时空的对弈,揭示黑洞的形成。“逃逸速度”“史瓦西半径”“钱德拉卡极限”“时空扭曲”“引力红移”“霍金辐射”“白洞模型”……各种专业的物理术语纷至沓来。老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内容,穿插视频讲解,展示物理实验,用最精辟浅显的语言展现出黑洞的形成过程:当物体的逃逸速度大于或等于光速时即可形成黑洞;当一个有质量的物体体积趋于0时,其引力会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从而改变空间,导致光都无法在其空间里逃避,进而形成时空扭曲;当黑洞外产生的虚粒子对,其中一个被吸引进去,而另一个逃逸的情况。逃逸粒子能量,可以逃逸到无限远。产生"霍金辐射"……
每一个概念的阐释,来源于老师的精辟讲解 ,更在于在场同学对问题的积极思考。老师一次次地发问,同学们一次次地踊跃回答。对宇宙时空和神秘的黑洞的探索在一问一答中擦出精彩的火花。这,是一场充满意义的真理探寻过程。
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发现世界
历代科学家的探索是无穷尽的,一如黑洞的引力是无穷大的。黑洞的存在和形成在科学家们一次次的追寻中浮出水面。从广义相对论的诞生到黑洞的预测,从精准犀利的猜想到反复论证的实践。前人在一次次的思索中苦苦找寻没有光的黑洞,在一次次外界的质疑声中攀爬着登上真理的岩壁。伟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其智慧的头脑,而在于其敢于想象,敢于论证,敢于坚守的求知力量!
对真理的探寻曲折而漫长,一如钱德拉塞卡极限这一理论的提出艰辛。它告诉我们,事实的真相需要的不是直觉,唯一能够检验真理标准的是锲而不舍的实践。黑洞固然可怕,可哪怕我们走进黑洞,被撕裂的粉身碎骨,成为奇点,也是回归了自然的本真。这样的探寻并不可怕,我们对真理探寻的坚守有让我们不惧一切。
     讲座的结尾,以牛顿,霍金,爱因斯坦三位伟人的超时空相聚打牌的视频结束。三者的相聚,是跨越时空的想象,也是对真理的进一步猜想。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黑洞之谜不再成迷,时空理论会的以深入。而这,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进一步实践和发现。苏老师的这一次科学洗礼让所有学生都获益匪浅。
供稿:高2021级党小组21班学生温鑫嘉 审稿:余飞扬
 
讲座开始,座无虚席
 
 
苏老师与学生互动齐探索
 
 
苏老师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