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校园快讯

写从心之作,增生命之重

发布时间:2015/11/14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作家刘庆邦在文幼章大讲堂精彩开讲
2015年11月13日下午四点半,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文幼章大讲堂系列讲座”之“生命与文学”主题讲座在体艺馆隆重举行。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刘庆邦先生给我们带来一场精神的洗礼。我校高中部200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刘庆邦先生首先指出每个人讲话都是从内心出发,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并通过回忆患病的弟弟离开人世这件事,提出心重的概念。他指出:心重并不是消极的心态,它关乎一个人的敏感、善良和责任担当。从而将此延伸到写作,认为心重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而真正好的作品关注人的心灵和人民的疾苦,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让人发笑。
接着,刘庆邦先生提出文学作品和生命有着紧密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生命之歌、生命之舞、生命之诗。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很好的生命质量、力量和分量。并对此作了具体的诠释:很好的生命质量需要我们具备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坚强的意志。认为文学创作的主体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要具备恻隐之心,有大悲大慈的思想,有悲痛感,人才会变得善良和慈祥。一个人应该把生命的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生命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并提到自己是一个意志力坚定的人,每年大年初一坚持早起写作,由“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联想到“一生之计在于早”。并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重意志力的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重要保证。随后又指出生命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一个人思想的力量,提出鲁迅和史铁生是中国最有思想力量的作家,鲁迅对社会的思索、史铁生对生命的追问都值得青少年学习。接着,谈到生命的分量与所受教育的总量有关,通过举司马迁、沈从文和莫言的例子论证了生命分量的真正含义,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最后,刘庆邦先生与全体师生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互动,活动在持久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重庆十一中宣传组谭远松、李建兵、童鹏飞、刘均、尹苛鉴、陈明健、温长伟、于晓娴、王傲庄、刘洋、石艾菊、乔小华)
 
学生认真聆听报告
 
学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