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重庆时报]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落户重庆十一中

发布时间:2015/4/15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双方共识:这不是新起点
而是根植创新的深度再融合
(来源:重庆时报201541518http://cqsb.cqtimes.cn/html/2015-04/15/content_321932.htm
 
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落户重庆十一中
2015412,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正式落户重庆十一中。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领导及嘉宾一行来到学校,并与千余名师生互动交流。
教育部督导司司长郭振有、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会主任熊汗富、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莫裕全、十一中学校校长钟进友共同为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揭牌。
随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前校长、北京大学教授赵钰琳针对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作了《北大精神与创新人才培养》专题讲座。他从多个维度就北京大学的创新精神、理念、方法做了解读,充分调动起现场师生的积极情绪……
中学、高校精诚合作
奏响创新人才培养最强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可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最强音。而此次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落户重庆十一中,绝非偶然,它是一个双方慎重选择的结果。
正如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马新民在揭牌仪式上所说:在挂牌之前,中心对重庆十一中做过调研。该校曾是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有成绩突出的办学历史,有一个对教育有情怀、有追求、有思想的优秀校长,有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整体素质高、专业发展基础好的教师队伍。
据介绍,在按照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的协议履约后,双方将就课题研究、办学指导、教学指导、优生培育、教师研修、北大优秀创新人才夏令营等多个方面逐渐展开交流合作。
合作初始,十一中可以通过申请课题,以科研为引领,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打造科学培养和系统跟踪优生成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学校区域示范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还将为十一中开辟一扇常态化的教学指导窗口,通过专家指导教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内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同时,还将积极创造条件为学校教师及领导研修学习提供机会。
对于合作的形式及内容,十一中校长钟进友表示,这样的方式不仅打通了中学与大学的沟通渠道,还创新形式地扩大了交流面。能有机会与全国顶尖的综合类大学面对面梳理基础教育的问题,这是两所学校前瞻性的一步,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闪光点。
钟进友说:“‘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授予十一中,不仅是荣誉,是品牌,更是压力,是挑战,是责任,是使命。
 “实验校不是新起点
而是拓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带宽
众所周知,创新人才培养之创新,不在于一所学校、一位教师、一个学生的单点行为,而是要通过每一所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挖掘、拓宽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这就好比网络传输中,只有将前端与后端的有效带宽同时扩大,才能真正加快传输速度,增加传输数据。
 “我们认为,实验校的落户其实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现和深化,绝非是新的起点。十一中副校长李顺林透露,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方法。
比如,学校为丰富学生的思想,提出了天天大阅读,书香育栋梁的口号。学校建议学生不仅要读畅销书与学科延伸类书籍,更要读传统经典;不仅要涉猎文学,同时也要拓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及自然科学。学校还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划出一节开设为图书馆课外阅读课和每周一课时的选修课。选修课内容涉及影视、文学、历史、哲学、古今中外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十分丰富。
学校将阅读作为常态化的形式,开展不同年级的主题阅读。老师们也主动为阅读提供专题研究,例如对曹操、鲁迅、乔布斯等人物的解读分析等,并且借助学校系列讲座——“文幼章大讲坛、学生专题论坛等形式,让老师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激发、带动更多人的来读书。
大阅读活动的角度来看,它无疑在启迪学生思维的方面做出了贡献,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充实的知识存量和更发散的思考方式。
以此观之,十一中对于创新育人的理念正与北京大学不谋而合。本次揭牌仪式中,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督导司司长郭振有发言指出,优秀创新人才培养的任务落在大学,但问题集中在中学。建立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是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重庆十一中作为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能很快进入创新人才培养的快车道,离不开学校多年来对于创新意识的积淀和提炼,这对十一中完成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解析十一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大阅读体育课走班制考试体系改革等等举措其实正是通过顶层设计而来的创新点,单个的点或许力量微薄,但当每个点产生交集,就会形成一张创新人才培养的能量网络,各个点互相协作、促进,让人才培养的有效带宽充分拓展开来。
强化自身的同时
更要合理借助外界有生力量
揭牌仪式上,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马新民指出,北京大学在选择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的合作对象时,会选择一个省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学校。
此言一出,即证明了重庆十一中为这一刻的到来做出了充分准备。从校内的大阅读体育课走班制,到加入重庆市教委发起的雏鹰计划,再到成为北京大学的合作学校,十一中一步一个脚印,内外兼修,既依靠内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能力,也不断融合外部资源,凝炼更符合时代格局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
2011年,十一中成为重庆市雏鹰计划项目学校,与重庆工商大学对接。截止目前已进行了四期培养,在第一期培养中,学生瞿孟、刘新宇参与的飞思卡尔智能巡线小车项目,成功设计出了性能优良的巡线小车,并编制了技术报告,同时参加第七届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获得西部赛区一等奖、全国赛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第二期中,学生李秋月、张传俊参与的污染河流生物除油净化技术项目,成功地完成了模拟河流装置的制作,顺利开展了生物除油演练,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并撰写了相关报告和论文。
第三期培养,傅海峰参加自平衡独轮车项目,成功制作出了自平衡独轮车,并在重庆市第2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上获得了重庆西南大学专项奖、重庆市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最近一期培养刚刚启动,10个学生分别参加了《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及能源回收利用装置开发技术》和《城市家庭生活垃圾原位分类和预处理技术》项目研究,他们正为之付出努力。
 “其实,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不仅要突破自身,更要借助外力。与北京大学达成合作,我们并不是看重这块牌子,而是希望能得到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师资研修体系,从而挖掘出更适合当代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校长钟进友透露:过去,中学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多选择师范类院校,这是传统,也是禁锢。
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渴望突破传统观念,不再墨守成规。北京大学作为一所全国顶尖、世界知名的综合性高校,其对于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是极具价值的,对于十一中而言,这更是一次跳出教育再看教育的难得机遇。
教育观察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坚持不懈、坚定前行
2009年,十一中为北京大学输送了重庆市高考文科总分第一名的陈富春同学。
2011年,十一中为北京大学输送了重庆市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的孙涛同学。
2012年、2013年、2014年,十一中连续三年成为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学校。
近年来,十一中已经为北京大学输送了30余名优秀学生。
数据的背后,不仅有着这所中学对于教育质量的严格把控,更展露出其对于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渴求。
去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对基础教育领域来说,意味着指挥棒变了,必将对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变革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每一所习惯了唯分数论的高中学校,都将面临着新的瓶颈、困难,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十一中加入北京大学优秀创新人才培养实验校的行列,充分说明了这所学校对教育发展动向的敏感和对中学阶段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困难中,创新前行;矛盾中,创新前行;自省中,创新前行;豪迈中,创新前行,这就是重庆十一中创新人才培养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谭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