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重庆商报]我和我的十一中 半径再长,弧度再大,圆心唯一

发布时间:2014/9/17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我和我的十一中
半径再长,弧度再大,圆心唯一
来源重庆商报多媒体数字报刊2014910日第027http://e.chinacqsb.com/html/2014-09/10/content_445651.htm
 
9月9日,重庆市十一中举行了第30届教师节表彰大会。  “三尺讲台,三千桃李”,表彰会上,学校的同学们为老师们送上了诗朗诵、唱歌和舞蹈,祝福自己的老师节日快乐。“用爱哺育,用心浇灌”。  表彰大会上,共有140名教师获得了学校的表彰,以鼓励他们过去一年为学校作出的突出贡献。
核心提示
1+1=11。当你看到这样一个等式的时候,请不要妄下断语,去评判它的对错。从数学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我们用一个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这1个问题,“1”可以代表一个学生、一个班级;“1”可以代表一个老师、一个教研组;“1”可以代表一个孩子,一个家庭;“1”可以代表一个学校领导、代表一个学校。总之,“1”可以代表十一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在这个等式中加上时间,就以今年的第30个教师节为限,我们的故事就初具雏形。
30年前,当年轻的江波走进十一中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他的儿子在30年后的今天也会走进十一中读书;和教师节同岁的学子借着母校的恩师,从十一中走上北大讲台,他的父母却依然甘愿在十一中抛洒汗水;还有一大群十一中的学子,求学在外,学成归来,他们说,是十一中的环境和氛围吸引着他们回来;还有所有的十一中教师,他们为了学生,自我学习,尽心尽力,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所有与十一中发生过联系的人,学生、老师、工作人员,只要一踏入这里,不管远隔千里还是近在咫尺,便终生不离不弃。当所有的“1”都排列组合,我们便明了十一中圆心为何如此吸引人。
传承
30年前我在这里祝福您第1个教师节快乐
30年后我和儿子在这里祝您第30个教师节快乐
1985年9月1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教师节。也是在这一天,江波和同学们在重庆市十一中的黑板上写下了“教师节快乐”的节日祝福。
30年后……
2014年9月10日,已是某国家级研究所所长、山西省省政协委员的江波带着刚成为十一中新生的儿子,一起为母校的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
回想当年教师节,江波说:“那时,教师节是一个很新奇的东西。”身为学习委员的他,和班上的班干部与同学一起商量,在黑板上写下“教师节快乐”五个大字,希望老师们都开心快乐。
高中毕业到现在,学校的老师一直都关心着江波的成长。当时通讯不太方便,江波就和班主任刘素云老师保持书信联系,汇报自己的情况和思想,老师们也会给他一些建议和指导。后来,书信少了,更多的是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联系。虽然沟通方式变了,但30年来的每个教师节,江波都会送上他对老师最真挚的祝福。江波说,我记得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初中数学老师刘洁良批改作业时,如果全对,他总爱在作业本上打一个连写的“100”分,惹得同学们纷纷模仿。高中政治老师赵崇庆则爱教他们用符号标记法来记忆课本内容,下划线、波浪线、三角形……在区隔线型的同时,也逐渐把课本内容装进了脑中。直到现在,我都还在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书。
2012年,十一中百年校庆,当时的语文老师张春林给他们这届学生带来了一个惊喜。张老师当着所有85级学生的面,拿出了一本泛黄的高三优秀作文念了起来。听到其中一篇文章,江波越听越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隐隐觉得这是自己在高中时写的作文:“难道老师还把我二三十年前写的作文留着。”正在纳闷之际,张老师微微笑了笑,对江波说道:“没错,这就是你高中时的作文,现在我把他当作礼物送给你。”
就是这样和母校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谊中,今年江波的孩子该上中学了,他毅然选择了把孩子送到十一中读书,他说:“送到母校,我才放心。”
坚守
如果没考上这所学校
儿子不会27岁就当上北大博士后研究员
2000年,廖理洪和赵文琴16岁的儿子考进了重庆十一中,让他们夫妇俩没想到的是,这不仅是儿子和十一中的缘分的开始,也是他们夫妇俩与十一中的缘分的开始。
母亲赵文琴回忆说,当时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儿子考上十一中,他们正在为生活发愁。结果十一中请他们去学校工作,还安排了宿舍供他们夫妻俩住。“这样我俩不仅能就近照顾孩子,也能解决生活问题,让孩子安心读书。”
 “儿子能上北大,我们不仅要感谢学校,也要感谢班主任潘文荣老师。”赵文琴感慨地说,儿子在高中时就展现出数学上的天赋,但高考那年与北大失之交臂,被兰州大学录取,专业也不太好。“潘老师一看不是北大,也不是数学专业,心里着急,就跟兰州大学联系,希望他能有一次入学考试的机会,让他这样有天赋的人学到适合的专业。就这样,儿子终于顺利地走上了数学专业之路。”
潘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并没有因高中毕业而止步。读博士期间,赵文琴的儿子有机会去世界上数学顶尖的法国、巴西、美国交流学习,他拨通了潘老师的电话,让潘老师帮他拿主意。博士毕业后,面对华中科大等名校的工作邀请,赵文琴和儿子还是拨通了潘老师的电话,让潘老师给他拿主意,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工作。
谈起这个得意门生,潘文荣老师说:“我就知道让他学数学没错,本科之后保送北大,二十来岁就做出了很好的成果。”
现在,赵文琴和丈夫廖理洪依然在十一中工作。赵文琴说:“学校就像我们的家,一草一木,每个教职工我基本都叫得出名字。现在还不愿意到儿子那享清福,要在这里感恩。”
归航
学校是个大家庭
学生都愿意回校教书再续前缘
邓美蓉是十一中初三英语老师,也是十一中97级的学生。邓美蓉说,高中毕业进入大学那会儿,好长一段时间心里都是空荡荡的,因为在十一中时,学校的气氛、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总是那么值得怀念,那时她便打下主意,不能回十一中当学生,就回十一中当老师。
谈到自己当时的老师,邓美蓉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负责的胡玉德老师、敬业的莫裕全老师、知心的邱素珍老师,她都能如数家珍般把她和老师们的故事讲出来。“高考冲刺时,有一天胡老师给我们上课,讲着讲着就晕倒在讲台上。同学们马上就把他送去了医务室。可是没过两天,胡老师又回来给我们上课了,当时我就在想,我也要成为一名像胡老师那样为学生无私奉献的老师。”
到学校任教后,邓美蓉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她说:“有一次,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跟我顶撞了几句,我一时没忍住就哭了。”当时,邓美蓉初中的班主任邱素珍和她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就耐心地开导她,告诉她要用爱心去温暖学生。在邱老师手把手地帮助下,邓美蓉慢慢适应了新的角色。
现在,邓美蓉越来越喜欢当老师的那种感觉。她说,她喜欢和孩子们用书信交流情感,她经常将学生们写给她的信件拿出来看看,作为给自己的奖励。邓老师一边说一边拿出学生邓文颖去年写给她的信,“邓老师,今天是教师节,来学校看您,结果您没在……”
奋进
老师也要day day up
过硬的专业素质才是抓住学生的根本
见到郑云霞老师的一刹那,无法想象这么一个娇小的美女,居然是高中班主任,而且已经带第二届高三了。
 “十一中招聘方式太‘好玩’了,所以我选择了这所学校。”郑云霞回忆起当年参加十一中到学校来招聘的情景,学校将各个院校应聘的几十名学生都叫到西南大学的一个会议室里,我们正在纳闷,把我们全都叫进来怎么上台试讲呀?就在这时,现在学校的副书记钟代文就发话了:“同学们,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们了,自由发言。”“当时所有的人都愣了一下,我乘机率先发言。”从下午2点到6点多,4个多小时,为了能不停地发言,博得学校的好感,郑云霞连厕所都没敢去上。参加完那天的面试后,我就想,这个学校不考我们师范生的基本功,用这样简单的方法就考了我们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这样的学校有挑战性,我一定要到这所学校教书。
进入学校后,郑云霞发现果真和她当初想的一样,要当好这所学校的老师要不断地自我充实,除了在学校参加“全员培训”、“年轻老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和“班主任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外,她还报读了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教高中,学生不会像初中那样需要老师更多的呵护和关爱,他们需要老师过硬的专业素质。特别像我教的政治这门学科,只有专业过硬,学生才会服你。”
同样在今年教师节,受到学校表彰的数学老师马兰也是如此。刚进校时,她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在她带完前两届学生后,马兰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马兰班上的优生也开始让她感觉到压力。
“其实,教学理论都是雾里看花,更多时候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从那时起,马兰开始参加学校和南岸区教委的一系列培训,并且报读了重庆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硕士学位,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她说:“多学不仅利于自己专业的成长,还可防止职业倦怠。”
笔者手记
走在教育改革的
前端
说来凑巧,在十一中采访时,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将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不得不说说最近在十一中碰到的事情。8月30日,学校报到第一天,除了来报到的新生,还有一群高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奔忙,他们在给新生及新生家长发放自己班级的班刊。有幸拿到一本细看,刊物从采访、写作、编辑、校对、设计、编排,全都是由学生完成,而且他们还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拉到赞助,成为这本班刊的费用总赞助商。
除了班刊让人眼前一亮,当天晚上的迎新晚会也值得一提。我们都知道,各个高校会在新学年开学时举全校之力举办一台迎新晚会。可在中学办一台迎新晚会还真不多见,更别说晚会还是由高一新生全权负责。他们自行联络、安排各项事宜,在短短的时间内以新生的身份为所有新生献上了一台两小时的晚会。
再回头看十一中,三十年前的江波和刘素云、邓美蓉与胡玉德,近至赵文琴儿子和潘文荣、邓文颖与邓美蓉,学生和老师、学校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良性互动。这不得不归功于学校在教育理念上的前瞻性。虽然学校不能改变最终的选拔模式,但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创新却足以让校园的风气不那么死气沉沉。
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铺路。不管现行制度怎样改革,只要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