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重庆晨报]一位教龄22年的高三物理老师的“高考经历”

发布时间:2014/9/10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一位教龄22年的高三物理老师的“高考经历”
1988年,90个同学仅两人上大学
(来源:重庆晨报2014955http://epaper.cqcb.com/html/2014-09/05/content_131594.htm
 
开学第一周,45岁的吕清泉老师又走上了重庆11中的高三讲台,这是他22年教龄中带的第9届高三学生。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拉开序幕,吕老师新一轮的“高考人生”同时启航。
1988年·统考7科
90多个同学,两人上大学
黑黑瘦瘦的吕老师曾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农家孩子,他对“高考改变命运”这句话,感受很深。
1988年,吕清泉在四川省邻水县参加了全国高考。当年他报考的是理科,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7科考试。
在吕老师的记忆中,那时,语文、数学的最高分为120分,其他学科为100分。
走进高考考场对那时的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吕老师说,在他高考前两三个月,学校举行了一场预考,预考上线的同学才有机会参加高考。“听当时的老师说,我们那里预考划线一般是7:1,高考上线一般是4:1,也就是说,那时的高考录取比例大概是20多个同学才有1人考上。”
学习刻苦、自学能力超强的吕清泉不负众望,以高考总分568分的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当年他们年级有90多个同学,只有两人考上了大学,吕清泉考上西南师范大学,另一人考上四川师范大学。
那一年,在邻水县观音乡方圆几公里,也只出了吕清泉一个大学生。听村里的老人说,吕清泉是解放以来村里出的第一位大学生。
上大学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吕老师说,他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兄弟后来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只有他当了老师。
2000年·科目3+2
教的学生一半考上了大学
1992年,吕清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市11中当老师。刚到校的两年,他在初二、初三任教。积累了教学经验后,他很快被安排到高中岗位,并担任班主任。
2000年,吕老师迎来了第一个高三毕业班的高考检阅。当年的高考已经不同于吕老师参加的高考了,当时的高考采取3+2的方式,理科学生要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科150分,总分750分。
这一年,吕老师班上有一半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尽管考试科目比之前的少了些,但孩子们备考得也并不轻松。”吕老师说,随着高考改革,考上大学的机会更多了。
高考指挥棒”永远是中学教学的方向,因为高考学科减少了,理科生不考生物,同学们会考结束后就把生物书束之高阁,高三下期排课表上几乎都是5大高考学科连轴转,“结果,那段时期大学生物相关专业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吕老师对学生的高考去向作了追踪,也很认同一些专家的呼吁,“生物也是重要的学科领域。”
2003年·科目3+X
综合试卷就像一个拼盘
2003年,夏季高考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
时间提前是好事。”吕老师说,重庆是有名的“火炉”,那些年空调没普及,高三考生常常是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忍着酷暑学习,基本上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暑假短了一个月。
这一年重庆也迎来了3+X的改变,生物学科重回高考,物理、化学的分值下降,理综试卷总分值300分,物理从120分改到110,化学也有微调,生物在90分左右。
物化生理综同堂合卷的方式,心理上给考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吕老师说,很多学生在平时分科考试中成绩不错,但合堂考下来总分大大下降,“特别是排在最后的学科,分数下降幅度最大。”
在教研活动中,吕老师了解到,之所以高考采取理综、文综综合考试改革,是探索知识的跨学科联系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其实,效果并不明显,一开始合卷出现了需要运用三科知识的综合性题目,但并没得到一线高三教师的好评,教学中还出现了该谁来讲的问题?”
综合试卷好似一个‘拼盘’试卷。”吕老师说,这是好多一线老师共同的感受,近10年来,综合试卷一直在作调整客观题、主观题的排序,学科的前后倒置每一年都有些不同。上考场前,老师们都要再三叮嘱自己的学生做题技巧,“无论试卷怎么编排,最好是先做客观题,再做主观题。”
文理不分科 高考更人性化
尽管吕老师带的这一届高三不会经历新一轮高考改革,但昨日身为物理备课组组长的他,跟全年级物理老师们聊起了这个话题。
文理不分科,让高考更人性化了,现在还不好说给老师学生减负的问题。”吕老师说,作为一名高考的经历者和一线高三老师,他始终认为高考是一场“公平的游戏”,历年的高考改革不好说是不是真的给学生减负起到作用,因为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多考几科、少考几科、哪些学科的分值增加了、哪些又降了,对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一视同仁”的。只要有考试在,学习压力就在那里。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