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

当前位置:首页> 办学特色 > 科技教育

重庆十一中“生物学科普与科学实践”基地“深度学习”优质课大赛暨普通高中生物学科“PBL”教学实践展示课

发布时间:2020/6/28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2020616日,重庆十一中“生物学科普与科学实践”基地“深度学习”优质课大赛暨普通高中生物学科“PBL”教学实践展示课在多媒体2举行。担任本次优质课大赛的评委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许刚强主任,区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敖永权研究员,重庆市高考阅卷指导组组长、中学高级教师、原教研组长刘亿,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王晓辉,高2021级备课组长李刚蓉,高2022级备课组长董静莉。十一中生物学课程基地全体成员、敖永权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生物教研组全体老师观摩了今天的优质课大赛暨教学实践展示课。

 

本次优质课大赛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赛选手共有5位,分别是1号文文乙豪、2号熊鹰、3号袁小银、4号杨媛、5号任秋露。

第一堂课,是1号选手文文乙豪老师。文文老师从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手,引导学生分析其组成成分,进而掀开了探究谁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的序幕。文文老师以科学发现史的时间轴为主线,厘清每一位生物学家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论;以系列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串为载体,点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以实验探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二堂课,是2号选手熊鹰老师。熊老师通过完成四个子任务,解决核心任务“探究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每项任务通过不同的形式,回答不同的问题,问题之间层层递进,最终回答“遗传物质的本质”。本次教学的亮点是:巧用科学史,在科学探究的真实背景中,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并通过资料的阅读,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第三堂课,是3号选手袁小银老师。袁老师以历史上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为线索,层层分析DNA是如何被证明是遗传物质的。本堂课的亮点在于:带领学生尝试细化问题,让学生学会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灵活运用艾弗里的实验思路,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培养学生对实验设计题中用“加法”和“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的思想。

 

第四堂课,是4号选手杨媛老师。杨老师按照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NA可能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进行论证式教学。每一次论点的提出和转变,都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撑和事实证据,促进学生严谨务实和批判性科学思维形成。

 

第五堂课,是5号选手任秋露老师。任老师以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为线索,将生物学史料转化为探究素材,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使学生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认同科学结论的获得必须基于实证。同时,通过呈现和补充相关科学史料和信息,引领学生用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进而层层揭开遗传物质的神秘面纱。

 

重庆十一中“生物学科普与科学实践”基地深度学习优质课大赛暨普通高中生物学“PBL”教学实践展示课后,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生物课程基地主持人、评委会组长许刚强主任和南岸区生物教研员、南岸区敖永权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生物课程基地主持人、评委会副组长敖永权研究员,分别就今天的赛课活动进行了点评。许刚强主任点评到:今天上课的五位老师,积极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生物学科教学,通过有步骤、分层次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利用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后作业等评价手段,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和巩固,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敖永权研究员点评到:今天,五位教师都以生命科学史为主线,以著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为背景,以经典实验为证据,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本质进行深刻的阐述。同时,五位教师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整合,并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一个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克服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供稿:生物学课程基地/生物教研组 文文乙豪  审稿:许刚强、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