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 海航实验班专栏

对隆中三分天下,计空城尽识人心

发布时间:2018/4/25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全然一副高人模样。诸葛亮,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未出茅庐,已知天下大势将鼎足三分,烧博望,借东风,擒孟获,无不显示他神机妙算的绝顶聪明。故与关羽之“义绝”、曹操之“奸绝”合称三绝。

说到诸葛亮的这些光辉岁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那隆中一对。人们以为他不问世事,他却能看穿天下大势——诸葛亮隆中对策 分析天下形势,追往及今,由远及近,先彼后已,条分缕析从现象到本质而又突出人谋从而归结出——曹操不可争,孙权可结盟。

他让刘备乘有利之机占据荆益二州建立根据地,奠定帝业之基。在内政方面修明政理,革除刘章、张鲁的弊政发展生产安定民生以保根基安抚和合四方少数民族联吴抗曹促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伺时机成熟便采取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消灭曹魏进而统一天下。虽说现实是残酷的——他最终没能助主公完成汉室统一大业,但他的隆中对无愧于他那“智绝”之称,而后他的两次北伐更是展现了他对汉室的耿耿忠心,即使对象是一个扶不起来的庸主。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大能道论天下,小也能识尽人心。而在这其中,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便是空城计。

对此,人们各持己见。有的人认为空城计根本就不存在,只是罗贯中先生虚构的一个人物目的只是为了丰富故事的情节,而根据三国的故事情节来看,虚构也不是不无可能;走的人认为这是一场漂亮的心理战——诸葛利用司马懿的多疑而用2500兵力击退了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

当然,我支持后者,这确实是一场漂亮的心理战,但是我却认为理由不是如此。在我看来以司马懿的聪明程度与对诸葛亮的了解很有可能看穿了这条计策。虽然后世很多人都说是司马懿太过谨慎而选择离开。但是这个说法仔细一想完全站不住脚,因为西城才多大点地方啊,就算有埋伏,但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也很难改变战局。并且司马懿完全可以派一小部分人前去探个究竟,然后在派大部分部队进攻。其实司马懿考虑的早已不是军事问题了,而是做人的问题。

司马懿不动一兵一卒,扭头就走,并不是他太笨了,而是他太聪明了。因为司马懿知道,他和诸葛亮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牵制,如果诸葛亮被抓或死了,自己也离死期不远了。曹操对司马懿是很纠结的,可谓又爱又怕,爱因为才华,怕也是因为司马懿才华太高,威胁自己地位,所以曹操一直没有给司马懿兵权。到了曹睿上台后,更是将司马懿关到大牢里。

如果不是曹氏家族打不过诸葛亮,恐怕司马懿会死在大牢里。所以司马懿自己知道,诸葛亮是他存在的价值,诸葛亮的琴声也一再提醒司马懿,你杀了我,也等于杀了自己。

这件事可以看出司马懿的大局观有多么的强,司马懿考虑事情非常的长远,根本不会在乎眼前的一点利益,而且有时候人要学会装糊涂,不可事事都太聪明,太张扬。所以曹家人斗不过司马懿,而司马懿则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

诸葛亮也明白这个道理,摆出了和司马懿誓死同归的架势,就是要告诉司马懿,你杀了我,你离死也不远了。这就是一物降一物的道理,有时候你搞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你自己也离覆灭不远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对人心的把握也是恰到好处。

或许真正的诸葛亮并没有这样的用兵如神,但他与刘备对于隆中,凭一人之力改变整个天下局势;于大军压境而临危不乱,凭一张古琴退十万大军。

不得不说道人心,谈天下的诸葛亮便是我所最喜欢的角色了。

(供稿:高2019级海航班|王博  指导老师:李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