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媒体视野

[新华网重庆频道]以博文修德为本,筑百年名校之教育丰碑

发布时间:2016/1/1发布者:系统管理员访问次数: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http://www.cq.xinhuanet.com/zt/shiyizhong/
 
引语
一所学府的建立,并非是一砖一瓦的叠加,而是耕耘一块田地,我们的教师工作者就是耕耘这片田地的人。在重庆十一中学建校之初,创办者就曾提出“教会欲强大,必先重教育。”可见,在百年之前,学校对待教育的态度是坚定而充满智慧的。百年风雨中,学校历经教会办学、王朝变更、抗日战争,几度易址,由最初的精益中学、文德女子中学,到最终确定重庆市第十一中学的校名。其间,无数磨难与坎坷同行,坚持办学至今,是几代、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同心戮力,是他们以教育为本,对教师职业的一种信念,一种坚守。
今天,重庆十一中早已成为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在学校百年校庆时,刘宝亚表示,百年名校一定要有自身的文化积淀,教师的自身素质始终都要比学校的硬件重要,没有良知与爱心的教师就没有从教的资格。而全体教师都以教育家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要求自己,为南岸区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回望校史
星星之火初点燃
常言道,星星之火方可燎原,教育事业便是以这点滴火苗,日积月累而成璀璨之势头绽放在人类的文明史上。1912年,当时的加拿大基督教英美会在南岸弹子石正街租佃房屋创办了华英小学,加拿大人万鹏里担任第一任校长,自此,一个秉承着“教育为本”的学府在重庆南岸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建校以后,学校逐渐引起教育学者的关注,关于立校精神及思想、办学理念等问题掀起业界的一番讨论。
传承中
几代人的奋勇当先
推陈出新,独创“英语直接教学法”
关于学习英语的方式,现当下各培训机构使尽浑身解数,分别向词汇、句法拿出攻关之策。殊不知,在百年前,重庆十一中的教师潜心专研,自创一套“英语直接教学法”。当时,创新教学加拿大人文幼章在校兼任英语教师,自编教材,在担任英语课的教学中,独创英语教学法。
他编写了各年级教学用的直接教学法、英语读本、补充读本、教学挂图、单词卡片等一整套教材,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全英文讲授,反复训练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能力。同时,他还创办了《重庆精益中学英文周报》供学生阅读,内容涵盖国内外时事、诗歌、故事、漫画、寓言等,但却最终因抨击法西斯、希特勒受到德国及意大利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的抗议,而被勒令停刊,文幼章被驱逐出境。虽然文幼章命运不济,但他说“这是中国学生自己办的报纸。”的这句话却得到了中国人民及重庆十一中人的赞赏与支持。
铭记着
烽火硝烟里的坚守
恍若隔世,事已百年,遥想历史走过的痕迹,一些深刻的画面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逝。重庆十一中,成长百年,也风霜雨雪百年。
抗战革命下,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学校的办学就在动荡中开始前行。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从这里走出的一批批革命志士,临时迁移校址,用生命与鲜血在枪林弹雨中坚持办学。1941年1月4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揭露事件真相,重庆地下党印制事件真相的传单秘密散发。江姐冒着生命危险从江北寸滩的中华职校过江来南岸弹子石文德女中,将传单交给在这里读书的表妹杨蜀翘,要她把传单悄悄放到同学的课桌里,到菜市场放进别人的菜篮里。于是,党的声音很快传达到重庆的长江南北。
战争的烽烟刚刚熄灭不久,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再度重创着这所学校。新的思想被否定,慷慨激昂的言论遭到镇压,一大批充满思想的教师被批判,让新潮的思想被关进了文革的牢笼。纵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学校的老师不曾轻言放弃,而是在一片混乱之中,找寻新的道路向前探索。
“中导社”小组的创建
1945年3月,中共党员陈以文到文德女中秘密成立“中导社”小组,开展革命工作,先后发展社员何淑东、张沪光等21位,“中导社”小组成立后,为团结广大同学,通过“学生自治会”改选,“中导社”成员取得了“学生自治会”领导权。张雪林、孔庆伦分别担任了“学生自治会”正副主席,并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开展革命工作。
重温过去
他们诗词集册共同缅怀
那些烽火的年代虽已过去,但依旧有这么一群胸怀“家天下”的子民,他们从国受难伊始,便从来没有停歇过。在“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重庆十一中开展了主题阅读学生成果文集,由字到句,再到段、篇集成,凝结成上万字的深情悼念,从这里走出的每个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抒发爱国的情怀,歌颂为革命、为学校而献身的先辈们,一曲历史的悲歌,一个血色的流年,风雨之后,崛起的中华之重庆,扬帆起航的重庆十一中学子,在这和平的路上,追逐梦想。
创新
打好百年学校“老名牌”,为特色学校注入“活水”
如何为近百年的“老名牌”学校重庆十一中注入新的活力,尽快把学校办成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高中?学校领导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和深入研究了本校办学理念“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丰富内涵,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既体现历史的继承性,又体现时代精神。
建校本栋梁课程体系 形成“三级”课程结构
面向未来,学校的发展出现“高原现象“,遇到一些发展瓶颈。2013年学校抓住教育部课程中心“重庆南岸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项目的契机,立足核心素养,构建形成了校本栋梁课程体系。
目前从体系上来讲,建立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精英课程三级课程结构。其中基础课程即为国家规定的课程;拓展课程则以校本课程为主体,包括修德、博文、健康、艺馨、启智和“大阅读”特色课程;而精英课程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学生自治课程、领导力课程及创客等课程。总的来说,三级课程涵盖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素养的培养,课程体系的建构也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迎接大阅读时代的到来
《北京日报》曾在《全球十大教育发展新理念:阅读素养成核心技能》一文中指出:阅读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的专家也曾说过,阅读高度决定精神高度,所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有鉴于此,重庆十一中也将阅读作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开展了“大阅读”特色课程。
青春好作伴——走进图书馆主题阅读
学校每周专门划出一节图书馆阅读课,整理出初一到高三的“青春作伴好读书”阅读主题序列。阅读主题由初一“成长与感恩”、初二“自然与生命”、初三“文化与生活”到高一“人物与心灵”、高二“历史与哲学”、高三“超越与梦想”。根据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书目推荐。由此,形成一个有导向、有梯度的主题阅读序列,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有效地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价值引领。
促自我升华——开展学科常态阅读
改进落实“常态阅读课程”,培养自我完善能力,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重庆十一中“大阅读”强调将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为此,学校立足于各学科国家课程,开发各学科常态阅读课程,各学科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阵地,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精彩纷呈共阅读——参与阅读活动课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课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营造师生社会共同阅读的大环境,为学生搭建了提升综合能力的阅读大舞台。使学生在大阅读的大舞台中,激活创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在成长中的多元需求,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
展望
用教育的星火点亮璀璨的明天
百年来,学校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代又一代的重庆十一中人前赴后继,以“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积淀成“自信崇学,养善求真”的校训,每一位重庆十一中教职员工以“悟道惟精,博学厚生”为示范,每一位学子以“明德尚学,笃行至善”为求学理念,锐意进取、开拓进取。90年代校园新校开建,新教学楼拔地而起,茶园新校区已经启动。完美的变身让重庆十一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今走在了重庆重点中学的前列。
百年历程,世纪辉煌。一百多年来,数万名学子从重庆十一中这片知识的沃土中吸取营养,爬上了人生新的征程,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亚洲飞人陈家全于1952年入读精益中学,在其后来的人生中,他凭借平短跑100米成为世界纪录的创造者,成为中国体坛的著名运动健将。美国哈佛大学政府学院硕士、台湾区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外销市场商性系统的创始人许玉田先生,还有中国著名化学家、中国色谱学的奠基人卢佩章院士。
他们只是重庆十一中毕业学子千千万万中的一个,但也是重庆十一中优秀办学理念及办学模式在他们身上最好的实践,学校重视教育的传统是代代相传的,每一届学子来到学校之后都会带着学校的使命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是他们共同营造了母校上百年的辉煌史,他们是母校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日久经年,随着时间的生生不息,学校在传承中成长,在传承中创新,也在传承中发展。